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香涛学院2025暑期小学期系列讲座圆满落幕,多维赋能学子成长

发布者:玛依努尔 编辑:玛依努尔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 12:45 浏览次数:

       香涛网讯(通讯员 光莹6月26日至7月5日,香涛学院第三届暑期小学期系列讲座在崇实会堂陆续开讲。本次系列讲座共六期,聚焦数学跨学科应用、高水平期刊论文发表、干细胞在眼科疾病的应用、车路协同发展、信创企业与个人发展及中国传统艺术六大主题,特邀多位校内外专家学者主讲。香涛学院2024级全体学生参与,讲座均由院长张志清主持。
   首期讲座“数学:科学探索的共同语言”中,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先甲教授以跨学科问题切入,通过实例展现其在多学科中的分析应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数学破解学科难题的核心价值。第二期“如何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讲座,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伟教授解析科研本质与核心方法,系统分享文献精读等,并针对文献查找、医疗资源配置等问题细致解答,为学生学术研究提供实用指引。第三期聚焦“干细胞在视网膜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应用”,武汉科技大学姚凯教授介绍自身研究方向,详解眼睛成像原理、视网膜疾病及传统与新型治疗方式,分享团队在干细胞治疗眼盲领域的成果,凸显交叉学科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第四期“车路协同行业发展与应用”讲座上,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黄峰经理阐释车路协同本质,梳理其从1.0到5.0的演进历程,解答通信技术相关问题,助力学生了解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日下午,第五期“信创企业与个人发展”开讲,奇安信集团湖北分区总经理黄宝围绕“借口、担当与二选一”展开,分享企业所需人才特质,解读数字经济转型与创新内涵,为学生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提供参考。最后一期“中国传统艺术”讲座中,全国优秀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聂虹阐述传统艺术起源,介绍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商周青铜器特点及各朝代艺术特色,让同学们领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器具中蕴含的匠心智慧。

       每场讲座落幕之际,同学们围绕专家积极发问、深度研讨,思想碰撞间涌动着强烈的求知热情。这种沉浸式的参与体验,不仅让大家夯实了专业知识根基,更在跨学科视野的拓展中,对学术探索的路径选择、学科融合的深层逻辑以及个人成长的方向定位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这一过程生动体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通过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内生动力,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同频共振,彰显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担当。  
       辅导员玛依努尔深有感触:“第二次陪伴同学们走过小学期讲座,看着大家或伏案疾书记录真知,或主动发问探寻本质,或热烈讨论激荡思维,这份对知识的纯粹热忱格外动人。这场场思想盛宴,从来都是师生共赴的成长之约,我们一同在智慧的流淌中汲取力量。”

        学院学生办公室助理袁洁莹也分享了独特的收获:“第一次以筹备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从前期场地布置的细致考量到后期总结梳理的严谨打磨,我真切体会到每场活动背后默默付出的团队力量。而讲座中师生间热烈的互动、同学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这份沉浸式的成长体验,远比任何文字记录都来得鲜活而深刻。”

       张志清院长在每期总结时着重强调:“系列讲座的初心,在于以开放包容的学术襟怀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领域知识融通的桥梁。我们致力于让同学们在前沿思想的启迪与多元研究方法的滋养中,持续拓展学术视野的广度与深度,为未来投身创新实践夯实跨界融合的认知根基。这既是响应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召唤,更是为培养具有学科融通能力、能够破解复杂挑战的创新者播撒思想火种,让学术探索在打破边界中迸发更大价值,助力同学们在知识整合中锻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