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涛网讯(通讯员周美琪)7月4日下午,香涛2025暑期小学期系列讲座第三期——“干细胞在视网膜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应用”在崇实会堂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武汉科技大学“视神经科学与干细胞工程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姚凯教授。讲座由香涛学院院长张志清出席并主持,我院2024级全体学生积极参加。

在讲座开始时,姚凯教授感慨道:“我已经连续第三年做小学期讲座了。”姚凯开篇阐述自己的研究方向“眼盲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基因编辑与精准医学”,“逆转衰老与长寿工程”“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并举出真实案例进行讲解。“系统疾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他总结道。
姚凯教授通过视频演绎,深度为我们讲解了眼睛成像的过程,而后对视网膜细胞切片进行细致说明。“老年性黄斑变性与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威胁。”姚凯教授不仅进行实际数据展示,同时介绍发病机制和诱导因素,以此引出传统治疗方式如小梁网切除手术。
他强调道:“如果眼睛做过传统手术,则后续不可以进行基因治疗。”姚凯教授通过治疗流程图向我们展示了新型治疗方式,一是基因治疗,通过病毒载体将功能正常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病变细胞,二是利用多功能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细胞,替代受损组织,这些新型治疗方式为眼科疾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愈希望。
对于新型治疗方式,他提出了相关问题和挑战,细节讲述研究中的问题,如细胞转化效率低等。他团队提出的新方法治疗小鼠先天失明:第一步激活内源性干细胞,第二步再生感光细胞,通过这种方式恢复视觉。此方法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国内外杂志争相报道。姚凯教授对未来新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展望“希望这项技术未来可以解决一切人类基因疾病。”
临近讲座尾声,香涛学生就讲座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戴美瞳是否影响视力?”“晶体手术对眼睛是否有损伤?”“如果高度近视建议手术吗?”,教授对此指出戴美瞳对眼睛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晶体手术会造成物理损伤,优先保持眼睛原生态状态,如果高度近视影响到视网膜则必须进行手术。然后,张志清院长进行一系列提问了解基因编辑手术,“干细胞就像缓释胶囊,不仅可以缓释,同时可以给受伤的细胞提供营养,或者直接成为干细胞,对于早中晚期治疗采取不同手段。”此外,香涛学生对基因编辑婴儿发出追问,教授解释道:“第一这项技术会产生社会问题,伦理上不亚于克隆,第二基因功能并非单一存在,对婴儿进行基因编辑不能确定能否正常生长。”

最后张志清教授总结道:“姚凯教授的讲座三年来从专业到科普,希望这项技术实现到临床。很多项目发展到最后都是交叉学科,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一个问题,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讲座更加了解学科融合重要性,在专业前端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专业人。”
讲座结束后,香涛数学2401班樊文萱说道:“通过这次讲座,姚凯教授的讲解让我非生物专业也能听懂明白,了解到干细胞在眼科疾病治疗的前沿探索,看到科研能为患者带来光明,听完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