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张梓桐)我院数学类2101班戴瑞钦以优异成绩获得保研资格,跨专业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在学业、实践、兴趣与职业规划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多元发展答卷。为树立多元发展榜样,拆解跨专业升学逻辑,我院对其进行专访。
实践探索:在热爱中解锁能力 “新副本”
作为校乒乓球协会团支书与学院组织部成员,戴瑞钦在学生工作中找到了能力提升的 “加速器”。他坦言:“与团队伙伴并肩策划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让我收获了志同道合的友谊,更实实在在锻炼了沟通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 课余时间,他始终保持对乒乓球的热爱,曾获 “新生杯” 乒乓球赛季军。在他看来,运动不仅是放松身心的 “调节器”,更是应对压力的 “缓冲带”:“每当学业压力较大时,打一场球就能迅速调整状态,这种热爱让我在忙碌中保持平衡。”
学业深耕:自律为舟,主动作桨
在学业上,戴瑞钦稳居专业前列。谈及学习秘诀,他反复强调 “自主性” 的重要性:“学习本质上是自我驱动的过程,只有真正发自内心想学好,才会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他建议学弟学妹打破被动接受知识的惯性,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盘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尤其注重在专业课程中培养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大学学习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比盲目刷题更重要。” 他说道。
升学抉择:从 “计划考研” 到 “跨界保研” 的破局之路
原本规划暑期备战考研的戴瑞钦,因获得保研资格迎来关键转折。面对新机遇,他展现出清晰的目标规划与果断的行动力:先后面试江南大学等院校,最终在导师建议下瞄准华中农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完成从数学到信息学科的跨专业挑战。
谈及跨专业选择的考量,他坦言曾有过疑虑:“担心专业跨度大、基础薄弱,但很快意识到研究生阶段本身就是系统学习的过程,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完全可以追上甚至超越科班生。” 他特别提醒学弟学妹:“择校时一定要研读目标院校的录取细则,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理性选择,多向学长学姐请教面试经验,这些‘过来人’的建议能少走很多弯路。”
复试攻坚:充分准备是 “不紧张” 的底气
回忆保研复试经历,戴瑞钦强调 “扎实准备” 是应对紧张的 “万能钥匙”:“提前三个月开始梳理专业核心知识,针对性练习英语口语,通过往届真题模拟面试场景,甚至找同学组队‘实战演练’。” 他建议学弟学妹利用学校资源或网络平台,搜集目标院校的复试侧重点,尤其注重在面试中展现逻辑表达能力与科研潜力:“复试不仅是知识考核,更是综合素养的展示,自信从容地说出‘我能学、我会学’,比单纯罗列成绩更有说服力。”
成长寄语:在尝试中遇见更多可能
尽管个人竞赛经历有限,戴瑞钦却格外重视实践对能力的锻造:“竞赛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绝佳平台,哪怕过程充满挑战,参与本身就是成长。” 他以自身经历鼓励学弟学妹跳出 “单一发展” 思维:“大学时光珍贵而自由,既要在学业上筑牢根基,也要在社团活动、学生工作、兴趣爱好中挖掘潜能。遇到困难别怕试错,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这才是青春该有的勇气。”
从数学到电子信息,从学生工作到运动赛场,戴瑞钦的成长轨迹印证了 “多元发展” 与 “精准规划” 的融合之道。正如他所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次选择与尝试,都是为未来积累破局的底气。” 这位即将踏上新征程的追梦者,用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意义,在于敢以热爱为舟,以勇气为帆,在未知的海域中锚定属于自己的航向。